《舌尖2》收官
《三餐》继续跑题仿如《新闻调查》
很失望,最后一集又跑偏作为第二季的收官之作,《舌尖2》第七集的主题是“三餐”。一开始的早餐还算切题,除了展示重庆人的小面、广东人的早茶、天津人的煎饼果子以及苏州面、武汉面窝等各地美食,也把不同族群、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对比鲜明地反映出来。比如广州的退休老人每天花一个小时品味奢侈而丰富的早茶,而同样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上班族们却只能在赶公交的路上啃一份面包牛奶快餐。但讲到富士康工人们流水线般的早餐时,主题开始跑偏了——富士康工人机械而单调的生活、安徽著名高中毛坦厂中学外全职陪读的父母亲、云南大理云集的从北上广逃离的年轻人……直到片子最后,仅用一句简单粗暴的“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金万两,日食不过三餐”,将话题硬生生地扯回了“三餐”上,为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画上了句号。不淡定,总导演也不自信为什么要拍摄“高考生”和“富士康”两个故事?《三餐》分集导演丁正表示:“安徽毛坦厂中学浓缩体现了当下中国高考的现状,父母们费尽心血,能做的就是送上可口的饭菜。至于富士康的工人,这个人群在中国基数挺大,每天流水生产这么多工作餐给工人,镜头表现力比较强。”但显然,观众对导演的用心并不太受落。其实,总导演陈晓卿在举行《三餐》北京看片会时就给们打过预防针:“《三餐》的风格很像《新闻调查》。”由于《家常》一集引起的巨大争议,这位往日举重若轻的总导演已经有些不自信。据《新京报》报道,《家常》播出后第二天,陈晓卿曾一边安抚该集导演邓洁说“没事,坚强点,下班去吃好吃的”,继而也对同样聚焦“社会性”的第七集《三餐》有点拿不准,拉住前来采访的说:“帮我看看第七集,预估一下友会对哪个段落不满?”太沉重,观众不期待《舌尖3》回看《舌尖2》这七集,观众们的不满都是针对“口水和泪水的比例失调”。从开播第一集《脚步》到第四集《家常》,几乎每集都要遭遇吃货们关于“美食太少,故事太多,煽情痕迹过重”的抱怨,《家常》中“学琴女孩”的故事还被指责“三观不正”,引发开播以来最大的危机。有友发出疑问:“轻盈的舌尖能带动沉重的中国吗?”对此,总导演陈晓卿表示,会参照大多数观众的意见进行调整,但他认为:“除了美食,作为纪录片人,这些故事不记录下来,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陈晓卿介绍,央视9套纪录频道将从6月下旬对《舌尖1》、《舌尖2》进行重播:“先播第一季再播第二季,每天一集,第二季内容将重新剪辑,第八集《花絮》将作为最后一集播出。”至于《舌尖3》,虽然很多友已经表示不再期待,但陈晓卿称一定会开拍。话你知《舌尖2》广东美食排第四有友统计了《舌尖2》中出现的所有美食,有将近90种。其中,浙江的食物被提到的次数最多,共有10次;其次是四川、*和广东,广东的蚝烙、早茶、牛肉丸火锅等在节目播出后受到友的热烈追捧。据悉,第二集《心传》中出现的汕头蚝烙老店还因此成了“汕头一景”,每逢节假日都有大量游客远道来尝鲜。
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