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瑛董鹏宇)近年来,靖宇县纪委从队伍、保障和管理“三驾马车”入手,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注入激励活力,突破人才瓶颈。积极推动干部的内部有序流动,开办“廉*讲坛”,实行室主任“登台讲学”制度,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不断淬炼队伍,提升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科技含量,突破保障瓶颈。面对经费保障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靖宇县纪检监察机关多方协调,逐步破解保障方面难题,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速,筹资建设两个标准化谈话室,增设暗访机、监控等设备,提高办案的安全性和科技性。提高制度执行力,突破管理瓶颈。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施了四项制度创新,即推行社情“民意箱”制度、软环境“三大一重”综合考评制度、“村务监督顾问团”制度、“评估分级,差别监督”制度,推动了各项工作规范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2年度白山市纪检监察机关目标管理考评中,靖宇县纪委跃居全市第一。
国际品牌时尚助阵
欧元区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0.1,为2013年6月以来低点,低于初值50.4和10月数据50.6。11月新订单分项指数创19个月低点48.7,连续第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预示12月难有起色;欧元区产出指数由10月的51.5降至51.2,远低于初值的51.8,且为2013年6月以来次低。技术面上,欧元兑美元小时图显示,汇价近期围绕200小时均线展开争夺。技术指标方面,目前均线系统拐头向下,MACD(12、26、9)主线和信号线高位死叉,日内价格趋势或以震荡偏空为主。
岭南文化曾经一枝独秀
关于全球爆发货币战争的传言甚嚣尘上,使得这个因同名财经小说而大热的词语再次被过度引用。但笔者以为,当前媒体报道中屡屡述及的此战争或许并非彼战争。客观地看当前国际经济金融情势,笔者认为,或许更贴近以邻为壑围绕汇率的争议、贸易的摩擦,更多反映的是后危机时代各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内部麻烦,*府间的呛声则来自选民*治下争取支持的外部作态。在此认识基础上,继续以战争思维观照现实将可能引发重大误解。按照昔日小说作者的描述,货币战争系300年间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的主调,是国际金融大鳄及代言人翻手云覆手雨的阴谋把戏。但现实中,自2007年肇始,2008年深化的金融危机,已极大地挫伤了美国、欧洲乃至日本等世界经济核心国家的元气,重创国际市场的信心,消灭了欧美国家的巨额财富。欧美各国至今未能从危机阴霾中彻底走出。而西方国家的经济低迷,在很大程度上也正压缩了新兴市场国家外需水平。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虚弱无力的状态。以货币战争论中反面主角美国为例,从美联储新近披露的褐皮书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美失业率一直在9.5%-9.9%之间运行。失业和收入低迷,导致消费信贷和投资信贷均处于较低水平。而且,2010财年美国预算赤字已连续第2年超1万亿美元,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位。历经数千亿美元经济刺激和纠结许久的减税计划,如今的美国*府除了量化宽松,也即更快印钞以刺激通胀预期之外,并没有刺激经济的更多办法。从现实情况看,已没有国家有操弄战争、牟取利益的实力和优势。广受追捧的量化宽松*策在各国*府眼里,更被寄托了多重目的:恢复市场信心、阻止本币升值、拉动国内投资、刺激通胀预期而作为货币战争最重要证据的汇率争弱,其实仅是量化宽松的副产品。直观上,各国在自利逻辑支配下启动的量化宽松*策,正在引发系列矛盾:一是可能南辕北辙,*策一力重新投放流动性,很可能无助于重构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二是可能过犹不及,没有一个国家的*府能预知适度投放流动性的阈值在哪里,流动性的过度投放难以避免;三是可能引发持久 ,在出口已成为各国恢复经济命脉的情况下,汇率争弱中吃亏的一方将寄望于通过贸易壁垒找回优势如此往复,从悲观视角看,全球经济似永无宁日。更糟糕的是,从两次实施量化宽松*策的日本来看,此*策作用最多体现在稳定市场,而不是刺激经济。作为日本中央银行的日本银行也并没有成功退出量化宽松的经验。这或许意味着,如今被牵扯其中的国家即使在互相踩踏后,也将可能面临前后失据、走投无路的窘境。从务实角度出发,对承受操纵汇率最多指责的我国而言,一味抱怨被暗算、被阴谋毫无意义。当前,有关部门除了需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节奏,严守货币投放纪律外,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环境下,内外部因素推动商品价格走高所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生活成本大幅提升会直接降低居民生活幸福感;另一方面,生活成本的提升与紧缩*策叠加,可能引发社群民生剧痛,乃至带来严重的矛盾和冲突。再回头看货币战争这个伪命题。众所周知,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取胜而后得利,挑起和参与战争的输家将一无所有。如今,既然各国元气大伤,自顾不暇,谁能有挑起货币战争并取得胜利的把握呢?从此出发,实施量化宽松过程中的摩擦或者龃龉,属于各国在自救时的因慌不择路导致的相互踩踏,和玩弄阴谋、翻云覆雨的货币战争并不是一回事。但无论原因为何,我们都既不该对汇率争弱这件事进行战争般的戏剧化解读,也不该任性地把所有国际经济领域的争议都贴上耸动的阴谋论标签。(作者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