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伊始,一则“荷兰改名尼德兰”消息刷爆国内社交网络。事实上,这是一则被部分媒体误读的新闻。荷兰不是改名,而是于年采用新的国家徽标。中国驻荷兰使馆也刊文指出,荷兰还是原来的荷兰!荷兰的正式国名是荷兰王国,荷语为KoninkrijkderNederlanden,英语为TheKingdomoftheNetherlands,简称TheNetherlands。中文译名,荷兰,来自“Holland”一词。
16世纪,荷兰受西班牙统治,年爆发历时80年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年北部7省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其中,荷兰省(Holland,现分为北荷兰省和南荷兰省)是当时联省共和国中最大、最富裕且最有权力的省份,人们便常用Holland代指整个国家。
16世纪,南尼德兰(大约是现今的比利时)战败,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安特卫普被西班牙占领,大量南尼德兰移民涌入荷兰。再加上风力和泥炭等便宜能源的供应、共和国的*治体制、强大的海*和宽松的社会文化*策等多个因素,荷兰的贸易、工业、艺术和科学急速发展,在17世纪赢来了巅峰时期,史称荷兰*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荷兰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比如荷兰古典主义风景画先驱,雅各布·凡·罗伊斯达尔(JacobVanRuisdael,/-);静物画家威廉·克拉斯·赫达(WillemClaeszHeda,/-/);风俗画家扬·哈维克斯·斯蒂恩(JanHavickszSteen,/-)……其中以伦勃朗(Rembrandt,-)、维米尔(JohannesVermeer,-)和哈尔斯(FransHals,-)最为出名,并称荷兰绘画三杰。本次展览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四个模块,从题材、技法、个人风格、意象等多个角度出发,通过对艺术家和代表作的介绍,希望能让观者对17世纪荷兰绘画艺术和代表画家有新的了解。
伦勃朗《夜巡(NightWatch)》
年布面油画cmxcm荷兰国家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伦勃朗现存最大幅的画作。年,它挂在新市*厅——今天的阿姆斯特丹皇宫。拿破仑统治时期,这幅画被迁移到特里普家宅(Tripenhuis),这处家宅后来成为一所科学艺术学院。最后,这幅画送到了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博物馆,至今仍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幅画的画名《夜巡》不是伦勃朗所取,而且对观者有误导的作用。这幅画所描绘的,是发生在白天,一队射手连正要出发的场景。这次行动的命令是由巡视长官弗兰斯?班宁?库克下达的,巡视长官置身前景,他左手做着手势,指挥着他的助理威廉?凡?卢腾博奇,好让他杂乱无章的队伍集合起来。巡视长的手在卢腾博奇夹克制服上投下一处明显的阴影,证明当日的场景发生在大白天。深黑的背景底色缘于颜料涂层变黑与画的一些部分褪了色。射手连在他们会场大门外前面的广场上集合,台阶上,各色人物非正式地按逐次降低的三个梯级排开。根据合同,伦勃朗收下荷兰盾作为委托费,16位射手依照他们在画中的位置支付不等的费用。显而易见,这幅画绝对不止16个人。意大利的斯蒂芬尼·祖菲,在《影响世界艺术史的艺术大师,以黑暗绘成光明》一书中曾提到《夜巡》这幅画一共画了28位男士和3个孩子。
伦勃朗(Rembrandt,-),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伦勃朗的油画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夜光虫”,还有人说他用黑暗绘就光明。
伦勃朗《犹太新娘(TheJewishBride)》
年布面油画.5cmx.5cm荷兰国家博物馆藏
与《夜巡》一样,这幅画的名字也不是伦勃朗自己取的。这幅画和犹太婚礼也没什么关系。它属于双人肖像画类,传统上用于新婚庆贺和纪念。但我们还不知道,这幅肖像中两个人到底是谁。有一种猜测是,这幅画是伦勃朗为了儿子提图斯订婚所创作的。画中的男人和女人,手势交错,眉目传情,彼此间的缠绵情愫把控着画面构图。从画技看,这幅画浓厚用色的尤为突出,有些地方厚重到让人会认为伦勃朗用了一把铲来创作这些地方。特别是人物手部微妙之处借助颜料的可塑性得到加强。颜色不仅用来表现照在人物身上的光影,而且塑造物质存在可让人触及的感观。面部处理与礼服处理的技法不同,意在明确告诉观者,这些差异并非伦勃朗眼力不济或用笔抖动所致,而是伦勃朗巧妙且艺术性地采用颜料质感着色而成。
伦勃朗《杜普博士的解刨学课(TheAnatomyLessonofDr.NicolaesTulp)》
年布面油画.5cmx.5cm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
这幅画描绘的是:年1月某天,阿姆斯特丹著名外科医生尼古拉斯?杜普在教授的一堂有关手臂解剖的公开课。杜普是当地外科医生协会的首席解剖学专家,他在专业领域德高望重,和现代解剖学之父安德烈亚斯?维萨里(AndreasVesalius)齐名,被誉为荷兰解剖学泰斗。
七名围观者围着杜普医生的解剖手术台,他们不是医生,而是行*长官,他们的名字记在一个名单上,名单由其中一位拿在手上。躺着进行解剖的人的名字也有记录。这幅画表达人对科学的好奇心以及某些厌恶感,二者的体现不相上下。杜普在进行手臂肌腱的解剖,同时用空着的左手演示手臂肌腱的功能。正如画中描绘的精密解剖所体现的,伦勃朗对人体有着详尽的了解,这是达?芬奇在不久前要求每一位艺术家应当具备的素养。
约翰内斯·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withaPearlEarring)》
年布面油画44.5cmx39cm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
年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withaPearlEarring》英国电影海报
张靓颖和汀巴兰德演唱的英文歌曲《DustMyShouldersOff》MV截图
这是维米尔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甚至被称为是”维米尔的蒙娜丽莎”。此画曾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提供灵感来源。画中的女孩儿显露了四分之三的脸庞,在充足的光线下,有着非比寻常的美丽:微开的双唇、水汪汪的眼睛、修长直挺的鼻子,是那样的惹人注目。深色的背景是维米尔作画的新尝试,映衬出赭色的外套和*色与蓝色头巾,并且凸显出描绘得非常精美的珍珠耳环。运用晕涂法,让少女的肌肤变得柔软光滑,且以粉红色的小微点,强调嘴唇的轮廓。要确认画中主角所寓意的身份并不容易,但如同维米尔的其他作品,她可以说是符合了将瞬间凝结为永恒,保留了永远的年轻美貌。在所有对这幅作品的回响之中,最欲探究且富诗意的观察,应属荷兰诗人暨评论家杨维斯,他在年写道:“比维米尔其他作品更优秀,它看起来就像是由压碎珍珠的粉末融合而成。”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Vermeer,-),出生于荷兰代尔夫特,是荷兰*金时代的绘画大师,与哈尔斯、伦勃朗合称为荷兰三大画家。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主要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对色彩的把握和光线的处理非常出众,擅长使用微小的画点组合(点画法),描绘光线的来源,从而使画面产生一种流动优雅的气氛,被称为光影大师。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诸,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给人以信仰上的真实感。代表作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弗兰斯·哈尔斯《弹鲁特琴的小丑(JesterwithaLute)》
-年布面油画70.5cmx61.9cm卢浮宫藏
从哈尔斯17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描绘音乐家、酗酒者、演员和孩子们生活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卡拉瓦乔的绘画风格,但是有一些重大区别,他没有把画中人物的瞬间表情描绘成*脸。即使他的模特儿穿着演出服,也从没有给人感觉是在画坊里绘制的。他总是让人感觉到,我们正在看着生活飞逝的一瞬间。
年轻人的上半身被置于背景的中央,他在演奏卢特琴。哈尔斯将他安置在一个非常狭窄的框架内,人物像是从画面中浮现。使人强烈地感觉到卢特琴手在移动,他的头和肩膀向着不同的方向扭动。画中人物的身份不得而知,他看上去像是一位巡回演出的流浪乐手。他扮演的丑角让人感到他非常快活,他古雅的服饰又让人感到他是一位喜剧人物。一抹俏皮的、也许是讽刺的微笑掠过了卢特琴手的整张脸,给予他巨大的生命力。这种自然的笑容表明画家对真实人物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他的其他几幅作品中也看到过这位模特儿。
弗兰斯·哈尔斯(FransHals,-),荷兰*金时代肖像画家,以大胆流畅的笔触和打破传统的鲜明画风闻名于世。哈尔斯年在安特卫普出生。因为西班牙入侵,哈尔斯家在安特卫普没落期间(年-年)从南尼德兰逃离至北部的哈勒姆,之后哈尔斯在这里度过了一生。
弗兰斯·哈尔斯《凯萨琳娜·霍夫特和她的奶妈(CatharinaHooftwithhernurse)》
年布面油画91.8cmx68.3cm柏林老国家美术馆藏
画中的小孩身穿华丽的锦缎服饰,她是阿姆斯特丹知名法学家彼得?霍夫特的女儿凯萨琳娜?霍夫特,长大后嫁给了荷兰市长科尔内利斯?德?格拉夫。她身后身着朴实无华,过时的服饰的成年女人是她的奶妈。其实从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很容易解读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凯萨琳娜肢体舒展,笑容从容自信,小小的身体自带一种掌控主场的上位者气质。奶妈笑容局促,表情有些僵硬,神情神似风靡中国的假笑男孩。这幅画生动传神,完美捕捉了真实生活的瞬间,给了我们一个了解17世纪荷兰市民生活的窗口。
约翰内斯·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Themilkmaid)》
0年布面油画45.5cmx41cm荷兰国家博物馆藏
这幅画被公认是维米尔最出色的作品之一。维米尔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这位不起眼的女仆,正将牛奶从壶中倒出。这幅画可以说是西方艺术巅峰代表作品之一。这幅画的主题,远离了如诗如画的风景,或是热闹拥挤的场面。维米尔描绘了一位强壮有力的年轻女子,穿着质地粗糙的皮外套、蓝色围裙、红裙子,戴着白色头巾。她在全神贯注地工作,小心翼翼地将牛奶倒入陶碗中。在她身边的桌上,还有一些杂粮面包,画家运用精致的点画法构成一幅杰出的静物画。
扬·哈维克斯·斯蒂恩《小酒馆场景(TavernScene)》
1-年布面油画44.3cmx36.8cm蒂森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位怀孕的女人找了一个容易上当的老人作为结婚对象,而她的恋人充当逢迎者。受害者点着烟斗,穿着不合时宜的服装。恋人戴着一顶只有在孩子分娩后父亲才戴的帽子。这位年轻人的脸部被描绘成荷兰谚语中的典型的“尖鼻子、尖下巴,魔*住在心里”的人物。在他们的背后站着一位手拿杯子开心笑着的男人,那是画家的自画像。斯蒂恩经常在他的作品中加上自己的自画像。他幽默的目光往往与观众的目光相遇,仿佛是这类场景中的评论员或主持人。红外线的检测表明,画中女子扭头看着站在身旁的年轻男子。在后面的屋里,有两个男人在玩西洋双陆棋,可能暗示这场骗局的邪恶。斯蒂恩经常将西洋双陆棋画入油画中。
扬·哈维克斯·斯蒂恩,(JanHavickszSteen,/-)因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繁多的作品,在17世纪的荷兰画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他的作品以表现生活的嘈杂为主,场景平凡而自由,手法有些粗糙。他的某些作品则在具有喜剧意味的轻松表达中还混有十分清晰的教诲意味:人类在他的描绘中,由于堕落而失去理性,最终造成自身的不幸。斯蒂恩在创作上既有讽刺性,又具有客观性,表现着平凡而现实的美丽,却比梅齐斯或泰尔·博尔赫的作品更为沉重。
扬·哈维克斯·斯蒂恩《放荡的一家人(TheDissoluteHousehold)》
3-4年布面油画cmx90.2c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文艺复兴盛期的画家通常会用众神与贵族来表现宴饮场景,而十七世纪的荷兰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