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由于面部颅骨发育不全,鼻和鼻腔相对得短小。新生儿及初生数月小儿几乎没有下鼻道,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颅骨、上颌骨的发育以及出牙,鼻道逐渐加长加宽。到4岁时,下鼻道才完全形成。小婴儿喉部相对较成人长,吸气时气体经喉易发出“喉鸣”声。这种喉鸣很轻,而且有些出生后即有此表现,但多数在生后数周才引起注意,激惹哭吵或哺乳时喉鸣加剧,但安静睡眠时其声减低。仔细观察声响主要在吸气时出现,患儿并无不适感,面色红润,生长正常,喉鸣多在3~4个月时发展到高峰,6个月~1岁内逐渐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喉鸣的原因也会有所改善。
另外,新生儿鼻黏膜弱且富含血管,故易受感染。感染时由于鼻黏膜的充血肿胀。常使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呼吸困难,出现“呼噜”。感冒时局部炎症肿胀,分泌物增多也会阻碍气流通过,出现鼾声。如果这时候睡眠姿势不好,譬如面部朝上而使舌头根部向后倒,便阻塞了咽喉处的呼吸通道,气流流出鼻腔、口咽和喉咙时,附近黏膜或肌肉产生振动就会发出“呼噜”声。平时父母注意帮宝宝清洁鼻腔的分泌物即可。
如果是枕头太高或者睡姿不当,导致颈部过度的屈曲压迫器官,致使呼吸气道不畅,这时也会出现呼吸不均匀、喘气等打鼾情况。
常见病理性原因1睡眠呼吸中止症:睡姿、感冒引起的打鼾都不是经常性的,如果天天打鼾,尤其鼾声特别大,还出现憋气的情况,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的睡眠呼吸中止会造成缺氧、皮肤发黑、心跳减缓,甚至是窒息。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诊。同时,这种长期的病理性打鼾,会让宝宝每天晚上都难以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打鼾的频频发作,还会导致慢性缺氧和代谢紊乱,这对神经系统处在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将严重影响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还会影响孩子心、肺功能的发育和完善。2扁桃体或增殖腺肥大: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咽部集结了丰富的淋巴组织,又称增殖体,增生过大则为增殖体肥大。扁桃体或增殖腺肥大,引起咽喉部狭窄,入睡时发出鼾声,导致打呼噜、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等现象。3小下颌畸形:小下巴症即因下巴过于狭窄,导致下颚骨往内缩,压迫到上呼吸道,而出现打鼾现象,小下巴症具有明显的外显症状,通常眼距也会较宽,往往在新生儿时期就会被诊断出来。4鼻咽道结构异常:先天性的鼻咽道结构异常也会使得上呼吸道狭窄,如果打鼾影响到生活及睡眠质量,就需及时动手术治疗。5鼻咽部腺样体肥大: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也会造成打鼾,腺样体肥大是幼儿正常的生理现象,多半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腺样体是位于鼻咽腔中的淋巴组织,在幼儿三四岁后会快速成长,直到青春期前才会消退,在快速成长的期间会造成腺样体肥大。幼童在感冒时特别容易引发鼻塞症状,同时影响到睡眠时的气流流动,若是因腺样体肥大而造成长期鼻塞或严重的打鼾甚至合并其他病症,如中耳炎、鼻窦炎,即可考虑做“腺样体切除术”。如何预防和改善新生儿打鼾呢?1改变睡觉姿势:有时孩子仅仅因为睡姿不正确,导致舌头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所以有打呼噜的现象。解决方法:试试让宝宝将头侧着睡。试着将头侧着睡或趴着睡(即一边脸贴床面,但勿遮口鼻),此姿势可使舌头不致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或许可减低打鼾的程度。
2小婴儿奶块淤积:有些新生宝宝有时也会“打呼噜”,这是由于吞噎的关系,有些婴儿的喉部会有奶块淤积,一方面使婴儿吃奶不顺,另一个结果就是使气道不顺,造成婴儿睡眠时打呼噜。解决方法:妈妈给宝宝喂好奶后,不要立即将宝宝放下睡觉,而应将他抱起,轻轻拍其背部,就可以防止宝宝因奶块淤积而打呼噜。如果奶块淤积较严重,已经影响了喂奶,只需要往鼻腔里滴1~2滴生理盐水,稀释一下奶块就可以了。
3详细身体检查:请儿科医师仔细检查鼻腔、咽喉、下巴骨部位有无异常或长肿瘤,或是宝宝的神经或肌肉的功能有无异常之处。手术治疗:如果鼻口咽腔处的腺样体、扁桃腺体或多余软肉确实肥大到阻挡呼吸通道,严重影响正常呼吸时,可考虑手术割除。
肥胖的宝宝可以减肥:如果打鼾的宝宝肥胖,先要想办法减肥,让口咽部的软肉消瘦些,呼吸管径变宽;变瘦的身体对氧气的消耗可减少,呼吸也会变得较顺畅。
训练孩子经常深呼吸:这样可以使鼻道保持畅通,能很好地减轻打鼾。
让孩子经常微笑:经常微笑有助于伸展舌头肌肉,可减少打鼾。
更多精彩
尽在
“带你轻松读懂中国儿科的”
《儿童保健与发育行为诊疗规范》
儿科医师值得拥有!
购买正版图书
本图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及各地新华书店有售。
人卫购书电话-///
人卫天猫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