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是医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主要是因为服务的对象特殊,更重要是服务对象的监护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我们的诊疗活动能否顺利。
实话实说:儿科医生最讨厌的7类家长
先来看看两位丁香站友在园子里的吐槽:
根据多年观察,丁香站友
sbn**21等儿科医生总结了7类最讨厌的儿科病人家属。首先,要小心的是喝醉酒的。如果患儿家长满嘴酒气你一定要小心了,这些人往往不是来看病而是来吵架的,一看到喝醉酒的人,你可以给护士递个眼色,让她做好准备,一旦对方闹起来,赶快找保安并打,说话要和颜悦色,挨几句骂没事,挨揍可就白挨了。
其次,要小心满身纹身的。这个群体现在是越来越多,光着膀子满身纹身的确挺唬人的,至少挺唬我的!这些人交流极其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最简洁的谈话将其忽悠走,能躲就躲。
第三,要小心进病房就大呼小叫的。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患儿病情确实很重,家长进门就磕头,遇见这样的,患儿还没查,一般我已经吓个半死,因为家长期望值太高,已经超出我们的承受,如果条件允许,能转就转吧。
二是病情微乎其微,家长自己认为病情太重,这时要沉住气,不行就留观24小时,情况稳定快送走。
第四,要小心喜欢在网上查资料的家长。他们会拿你的病情介绍到网上查,然后断章取义的得出一些很奇怪的理论,可能由于平时他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一不二,所以一旦他们内心相信的东西和你说的不一致,几乎很快就会发生矛盾。
第五,要小心当官的家长。这些当官的,虽然平时不管咱,但是自以为当个芝麻绿豆的官就了不起,以为自己是个官样样就得照顾和优先。
看完本文,作为儿科医生的你还讨厌那一类患儿家长,欢迎在文末留言补充。
察言观色:送你七点沟通技巧
其实,任何一个病儿家长我们都惹不起,现在的医疗环境,完全避免冲突根本不可能,因此,尽量减少冲突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儿科医师,面对如此险恶的医疗环境,除了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也要提高保护自己的意识,更要学会察言观色。
以下沟通技巧由
rmzhao等站友分享:1.呼唤名字。查房的时候,每看一个病人都把他们的名字叫出来。在门诊接诊病人时,也要先叫出病人的名字来。
好处:可以让病人家长感觉到你很重视他们的小孩!可以避免把门诊病人的病历本张冠李戴。
2.逗逗小孩。一定要表现出你很喜爱小孩,对小孩很有爱心、耐心。比如,可以跟他们说说话,逗逗他们。
好处:家长看到自己小孩被别人喜爱,容易和你拉近距离。逗小孩玩,也可以让自己心情放松的。但对家长不要表现得太殷勤。
3.面带微笑。提高自身的修养,无论何时,都要表现得面带微笑、不卑不亢、从容应对。微笑是你在向任何人表示友好,一般来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好处:我以前觉得,当医生嘛,要严肃认真。结果,整天板着脸,自己活得累,病人反而觉得我傲慢,有几个病人扬言去投诉我。后来,我保持面带微笑,不卑不亢,没有和病人家长吵过了,也再没有被投诉过。
4.理解万岁。对任何地位的家属都要一视同仁,要以患儿的「最佳处理」为出发点。在面对病人责难时,第一句说:你的心情我们完全能够理解。然后再解释。
好处:我的一个老师很少和病人吵架。即使在面对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甚至护士打不进盐水时,家长来责难,她都说这句话,结果病人很快就安静下去了。
5.及时反映。签病情告知谈话录时,最后一句说:希望家长也及时反映患儿病情变化,配合医护治疗。
好处:我也很奇怪,以前要家长签字病情告知谈话录,不少家长以为我们要逃避责任,不愿意签。加上这句话后,家长都很爽快地签了字。
6.眼神交流。和病人做重要沟通时,应该和家长做眼神交流。
好处:换位思考,我是病人,碰到医生,连正眼都不看我,我心里肯定也很难过。我发现,自从我和家长做眼神交流后,病人家长都容易接受我的建议了。这一点是很多医生所忽略的。
7.四个不要。不要把话说死,不要下「权威」结论,更不要以「专业」来要求家属服从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要有「等等看」的想法,除非你在当地是老大。
好处:肯听医生建议的,尽量以理服人;自以为是的,在不造成医疗风险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不要盲目坚守那些虚无缥缈的原则;存在一定风险的,做好解释、签字工作;存在较大风险、明显违背原则的,果断转诊。
写在最后:儿科医生有话说
作为儿科医生,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只能在原则、良心的范畴之内尽好自己的职责,同时更要保护好自己,为了自己的家人,也为了更多尊重和需要自己的患者。期待社会能多些理解,家长能多点支持。
编辑:兔子妍
题图来源:Shutterstock
投稿及合作:tuziwang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