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武侯、成华、金牛、青羊、高新和双流的小可爱、老baby们!
全员居家隔离半个月了,你们还好吗
不论程度与否,相信大伙们或多或少应该都遭受过噪音的“摧残”吧?
比如装修噪音、车流噪音、飞机噪音、邻居噪音等,每个都让人抓心挠肝。
没想到,在成都这轮疫情爆发后,全城封控的背景之下,噪音问题再一次被放大。
有的人居家期间网课、办公、做饭、运动、追剧等一个没落下,活出了大家都羡慕的“理想隔离生活”。
但有的人就惨了,因为这次全员居家,几乎要被邻居家的噪音给逼疯了........
白天要抓狂、晚上睡不着
居家生活被邻居家噪音给毁了
噪音,绝对算得上是现代人的一大“酷刑”。
毕竟它没有预兆、没有理由,说来就来,还无处可躲。
长期被噪音干扰简直是对耳朵的折磨,让人心力憔碎,精神恍惚。
作息时间取决于隔壁什么时候起床,每天早上被邻居的闹钟吵醒,真的无语....
晚上熬夜躺床上安静玩手机,可以听见隔壁邻居的打呼噜声,极其离谱....
楼上小孩从早到晚精力充沛,蹦蹦跳跳不知在干啥,一动起来堪比地震.....
以上这些可不是段子,而是最近居家期间真实发生的事情。
原因就是房子隔音效果太差,偏偏又遇上了不安分的邻居
最近几天,我咨询了不少身边的同事、朋友等,绝大多数人都有过相同遭遇。
白天想安静办公时几乎要抓狂,晚上休息时又被吵到睡不着.......
这该死的噪音究竟有多折磨人,请大家欣赏对它的控诉↓
有娃儿的家庭往往是重灾区,除了上网课之外,还喜欢在家在家里“蹦迪”。
楼板咚咚咚响,实在郁闷恼火,有人直接在群里对骂,也有人选择委婉提醒,就是不知道楼上的家长能不能懂。
还有些邻居喜欢日夜颠倒,白天睡觉,凌晨才出动,跟夜习动物一样。
我家隔壁邻居就经常半夜煮螺蛳粉,那味道相当上头,好在味道散的快,倒也没啥大影响。
无语的是有些人喜欢凌晨才开始洗漱、洗澡、洗衣服,也不压低声音,吵得根本没法睡。
封控居家期间难免无聊,小情侣们或小夫妻们也完全不克制,总在半夜或凌晨发出些令人尴尬的声音
有的时候呐喊声太大,直接把已经睡熟的邻居吓醒。
不仅引得破口大骂,甚至还被录下“噪音”公之于众,想必也是忍无可忍的结果。
还有一些可能是无意所为,部门同事的业主群里就常常讨论隔音问题,楼上开水龙头的声音、说话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如果隔壁正好爱打呼噜,震耳欲聋的噪音才是大灾难,要么熬到一两点才睡,要么就只能戴耳塞勉强睡着。
这些吐槽看似荒诞又好笑,但对于当事人来讲,每一个都是让人崩溃的时刻。
噪音问题一直都存在,也一直很难有彻底的解决办法。
居家隔离这个特殊时期,它又被无限放大,更让原本就被憋的透不过气的生活,更加不忍直视。
邻居家的噪音让人忍无可忍,那到底是谁该为这事承担责任?
墙体、窗户、楼板都有责任
噪音太大可能是邻居背了“黑锅”
楼房不隔音,看似是业主与业主的矛盾,实际上可能邻居背了一些“黑锅”。
我统计了下邻居的噪音来源,主要则是来自隔壁和楼上。
从隔壁传入的噪音,基本是墙体和窗户的原因。
如今的新房基本上是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的是加气混凝土砖来分割的墙体。
两户人家在同一面墙上这里布线、插座等,就会成为漏音点。
如果在挂网、抹灰等施工工艺上划水,隔音降噪的效果还会大打折扣。
反倒是几十年前的筒子楼老小区多用红砖砌墙,承重墙也更多,厚度超过20cm,所以有时候会感觉老房子的墙体更隔音。
另外,窗户不隔音也是导致噪音传播的一大原因。
夜深人静时,邻居家的吵闹声可能就是通过窗户飘到你家的,好在通过隔音窗可以得到解决。
最严重噪音的罪魁祸首则来自楼上的住户,深层次的原因来自整个行业:隔音不达标,第一环节则来自于开发商。
所以如果你家经常被楼上噪音干扰,主要原因是:楼板厚度不够。
我专门查询了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一般楼层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mm。
要知道,8厘米的厚度只是最低标准,基本满足安全使用,并不能规避太多噪音问题。
日本在这一点上做的就很好,据了解,以往日本的楼板标准是mm,如今又提升到了mm,楼板越厚隔绝噪音的能力就越强。
然而在利润为王的开发商眼中,规定是8厘米,绝对不可能给你做到9厘米。
更别说国家制定的标准,有的在执行时往往还会打折扣。
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建设成本,肯定会压缩预算开支,像隔音效果这种无法测量,又没有明确衡量标准的要求就会被忽视。
所以,常常能看到“楼上装修打穿楼板”的案例,我随手就翻出一个旧闻:
某业主装实木地板打地筋时,钻了5厘米的孔,没想到楼下天花板竟然出现了两个大洞。
测量后才发现楼板竟然只有7厘米,比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足足少了10mm。
如果买到了这种偷工减料的房子,才是真的倒了大霉!
微博上有一个名为“楼上请停止你的噪音”的超话,帖子有5万条之多,没想到被楼上噪音困扰的人会有这么多。
图源:微博
所以,解决隔音问题并不是多大的难题,主要还是开发商的良心问题。
但宣传是是一个样,收房后又是一个样,买房后货不对板的情况数不胜数。
现在买套房子,不烂尾、不维权就是走大运了,能遇到用心对待隔音的,怕是上辈子烧了高香,所以全靠开发商很难。
即使行业大整顿,强行出台政策规定,在满是疮痍的房地产市场要,也是任重而道远。
所以,与其祈祷开发商能在隔音上多花钱多下点功夫,还不如我们提高自身对于隔音的意识来得更实在。
只能减缓,不能杜绝的噪音
如何将它的影响降到最低
事实上,不论租房还在自家房子,绝大多数人都有过隔音不好的体验。
但是我们在买房的时候,往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