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闲谭编辑平叔闲谭
困,并快乐着作者▏马晏
自囚在家,已经月余。每日所为,大抵重复,到也不觉太过无聊。看新闻,聊朋友圈,冥想,锻炼,买菜,做饭,吃饭,睡觉,小民生活不过如此,太多人追求的平平淡淡的日子不是来了吗?
我历来不善于抱怨,喜欢随遇而安,到啥子山上唱啥子歌。很多时候接受比对抗的效果好,比如对焦虑的治疗,特别是对失眠的化解,因为你越想睡,所以你越睡不着。这是一位英国的心理医生说的。
但还好,自认还算比较清醒,我知道接受不等同于妥协,只关乎于方法的问题。我也知道,我不与你一般见识,绝不等于我没有见识。
我喜欢自嘲,自嘲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这不,禁足的日子,我把名字都改了,叫宅男一郎,好听吧,一下就高大上了,好像要直追村上村树、东野圭吾的赶脚。
我不信邪,索性把书斋名也改了,叫三长两短斋。哪三长?脚长手长身身儿长。手再长,也长不过刘玄德的双手过膝;哪两短?气短血短。中医讲大部分的病不是气虚就是血虚,要不就是气血两虚,我两样都不虚。为啥气短?从小想当英雄,英雄就气短嘛,这是胡诌。
真实的情况是,人到中年,说话久了就中气不足;为啥血短?血短就是钱少嘛,财力不够,终究就手长衣袖短,落得个眼高手低。堂号也改了,叫七上八下堂。每次回家,上面洗脸7秒,下面洗手8秒,已成日课,彻底改变了以前的陋习,这不是妥妥贴贴的七上八下么。人习惯了,也就习惯了。哪天心血来潮,网购刻刀印床,自刻“三长两短斋”“七上八下堂”闲章各一枚以资记念。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某天刷手机,看到一则关于某报闹乌龙的消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摘抄如下。叙事的那一段章节,题目叫“孩子出生不到20天,他却主动投入抗疫一线……”注意用的是“他”。后面正文来了:“老公,你开车送我回西安吧,早上8点我要准时上班。”
大年初一凌晨三点,王慧将出生不到20天的双胞胎儿子哄睡后,让丈夫雍波开车将医院。
大年初一早上6点30,雍波将医院门口。“你好好上班,保护好自己,我赶紧回呀,不然孩子看不到我们会哭。”话音未落,雍波掉转车头就往回赶。
10点左右,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驾驶,雍波安全到家,刚起床不久的两个孩子稚气地问:“妈妈干嘛去了?雍波哄着说:妈妈上班班了,回来给你们买糖糖。”
出生20天的孩子会说话?!
狗血不狗血?
令人捧腹不?
还好报社随即回应民众,及时进行了道歉,解释了出错的原因:是作者把几个故事搞串了,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
但是我仔仔细细地把这段读了好几遍,始终觉得报社的解释很牵强,说服力不足。
首先,标题的那个“他”应该是“她”才对,医院上班,而且文章褒扬的也是王慧。其次,在孩子开口前还有一句描述,刚起床不久还要加上稚气这个形容词。
额的个神,莫非这两娃都是那吒转世?神兽中的极品啊。
还好文章没有写成两娃开车送妈妈上班,送完妈妈,10点左右,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驾驶,驱车几十公里安全到家!那才叫酸爽。
我的揣测是记者用了粘贴复制功能而又没仔细贯通检查,小编也大意,匆忙中就发了出来,才闹了这么一个笑话。因为现在有写作模板,有写作软件,有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地查东西,写东西,但电脑不是万能,人脑不能废黜,阿尔法狗那样厉害,不也是人设计出来的吗?模式化,程式化的写作只可能是石头文,它是教条的,是僵硬的,它绝对不会有真正的温度。
由此我又想起来小时候的套路作文,做好事就是牵老人过马路,再则就是今天捡了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新瓶子还是装的旧酒。
其实想想这些乌龙也无关紧要,不要命的,闹了笑话还是能看懂。就正如用英文与外国人说日常用语,语法正不正确没关系,你只要把单词说准就OK了,别人也能理解。
生活中的口误就更不胜枚举。著名的体育解说员乔生老师的经典段子:你看她们的短裤也很有意思,网球运动员的短裤是特制的,里面可以放好几个球不掉出来,噢,她们穿的是裙子。
当生活被打回原形的时候,我们还有灵魂作伴。
END
原标题:《马晏▏困,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