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9/17 15:38:00
春夏秋冬,寒暑交替,是一年一度的轮回。古人从中总结出了“季节密码”——二十四节气。在辞旧迎新之际,上海新华传媒联袂上海观复博物馆和《上海学生英文报》共同举办的市民文化客厅第十三期“文化跨年万象更新观复猫畅谈二十四节气”在上海书城举行。观复博物馆资深讲师刘畅、观复博物馆资深英文讲解赵倩雯给读者带来了一场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讲座。观复博物馆资深讲师刘畅给读者带来一场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讲座观复猫眼中的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歌,每一句对应一个季节,每个季节中包含6个节气。直到今天,在季节变化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智慧。对于经常在室外生活,晒太阳、捉鱼的30多只“观复猫”来说,二十四节气中细微的物候变化,没有人比它们更加了解。观复博物馆是由马未都创立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但博物馆的馆长却不是马未都,而是生活在这里的“观复猫”,它们的名字叫花肥肥、黄枪枪、云朵朵、马都都、麻条条、王情圣……《观复猫——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以“猫馆长”的口吻写成的一本书,围绕24幅观复猫与节气主题插画,这本书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知识、文化和风俗,形式活泼有趣,书中还挑选了24件文物,巧妙融入与节气相关的文物知识,记述了春夏秋冬四时变化的日常故事,让人们更亲切、更深刻的理解二十四节气。“观复猫”不用学习,它们生活在自然之中,天然适应感知着物候。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天的节气依次而过,人们脱下厚重的冬装迎来温暖,观复猫也开始脱毛,更多到室外玩耍打闹;经过夏日酷热,猫和人都掉了体重,到了秋天,猫也要“贴秋膘”,观复博物馆院子里的鱼就遭了秧,水池里七八条鱼被“猫馆长”们瓜分一空,空留地上许多水渍;冬天的关键词叫“猫冬”,观复猫在冬天不爱出门,各有保暖绝招,有的把自己吃胖,窝在一起报团取暖,亲人的金胖胖会粘到铲屎官身边“求抱抱”,长毛猫花荣荣自制皮大衣,冬天自动长出厚厚的长毛保暖,聪明的云朵朵、大阿宝、何小妖则喜欢躲进暖气充足的办公室,它们有时候还会在教室里跟着爸爸马未都学瓷器鉴定……“二十四节气”凝结了古人的生活智慧“猫馆长”们身体力行地感知着四季变更,古人在感知之外还观察和总结着其中的规律,于是有了留下无数前人智慧结晶的“二十四节气”。“古人称五天为一侯,三侯一个节气,一个月有两个节气,一年有24个节气,节气自打出现至今经历了无数版本,直到变成现在的样子。”刘畅介绍,在过去,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度,“靠天吃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相当于是古代的天气预报,农民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进行劳作。观复博物馆中,有不少文物留下了古人依时而作的痕迹。刘畅展示了两件清代“便携餐具”,这是能代表春天的文物。冬天气候寒冷,洗澡不便,对于古人来说,“洗澡”就成了春天气候回暖之后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甚至上升到颇具仪式感。“上巳”就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相约到河边春游、洗濯污垢。“今天春游很重要的事就是吃,不能饿着肚子回家,古人也是。”刘畅说,“便携餐具”就是供外出野餐携带使用的,能用到便携餐具是身份的象征,主人非富即贵。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到了夏季,农作物生长,气温也越来越炎热,对于古人,“避暑”也是头等大事。“避暑第一招,穿得少;避暑第二招,吃得好。”在古代,避暑的“指导方针”和现在没什么不同。虽然没有空调等现代设备,古人却有自己的办法。如今到了夏天人们都穿短袖短裤,古代中国人更擅长在“薄”上下功夫,马王堆出土的纱衣一件仅有49克重,薄如蝉翼,清凉透气,在《槐荫消夏图》等古画中,也有老者身穿纱衣消夏的怡然景象。在炎热的夏天,古人也喜欢吃冷饮,用刘畅的话说,“您夏天喜欢吃什么,古人也吃什么。”冰西瓜、冰棍、冰酸梅汤“一个都不能少”。古代也有冰箱,刘畅展示的一件文物冰箱外面用木包裹,里面是铁制,可以放冰块,冰块上放想要冰镇的东西。冰箱里使用的冰来自冬天的馈赠,在寒冷的冬季,专门有人从河里取冰,切割好后卖给大户人家,存在冰窖中以供来年夏天使用。到了“贴秋膘”的季节,老北京会涮羊肉火锅,观复博物馆中收藏有一百多年前的清代铜胎画珐琅火锅。到了冬天,寒冷而漫长,为了消磨时光,古人发明了《九九消寒图》,包括“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9个汉字,每个字都有9个笔画。在中国的岁时风俗中,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刚才提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每天写一笔《九九消寒图》,等到81天之后,9个字写完,冬天熬过,春天也就到了。那么,到了城市化大幅发展的今天,二十四节气是否到了被淘汰的时候?刘畅认为如今二十四节气依然有指导意义,“最简单的例子,今天讲究养生,什么节气吃什么,什么叫进补,什么叫去火,在节气中有很明确的说明。”(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