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7
日
周
五
己亥年腊月廿三
今天是小年
(北方)
二十三,糖瓜粘
我一个朋友向我咨询自己最近这几天,有时候睡觉会流口水,早晨起来发现自己的枕巾都湿了一块,自己不是要生病了吧?我相应地询问了他最近的一些状况,检查了头面部,发现除了睡觉流口水,还有中午的时候吃过饭就犯困,必须得“眯一会儿”,再结合舌脉后,我对他说这就是脾虚导致的,睡觉流口水,还总觉得困倦,舌头也是胖大的,还有齿痕,都是脾虚比较典型的症状。我让他吃点参苓白术丸,另外配合艾灸,会好的更快些。
睡觉是休息身体的最好方式,但是在睡醒后,发现自己嘴角或者枕巾湿湿的,不但影响自己的心情,让别人看见了也觉得不好意思。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化液,脾为涎,口为脾窍,涎出于口,涎为脾之液。”因此,当发现自己总是流口水,我们要想到这种情况是和脾的关系最密切的。
脾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最为人常知的是脾主运化,是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如果脾虚,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精华物质为自己所用,就不能正常地给身体各部分输送营养物质了,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养,肌肉弹力不足,睡觉时容易松弛,就会张开口形成口水外流;
脾还有“升清”的作用,就是脾能将清气向上输送,在进食后,脾胃全力在运化食物,脾胃虚弱,就会影响“升清”的功能,所以就会觉得困倦、想睡觉。
所以说,上面这些症状的根源是脾胃虚弱,应该补脾益气、醒脾开胃。中药可以用健脾化湿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能够补脾胃,益肺气,侧重于治疗脾胃虚弱兼有湿气重的证候;而艾灸可以用足三里和太白穴。
在文章开头的案例中,我给这个朋友做了几次艾灸,后来他回家自己坚持艾灸和吃参苓白术丸。过了半个月左右,他联系我说自己流口水的问题好多了,但是容易困倦的情况还是有。我告诉他,参苓白术丸要坚持吃一段时间,脾虚改善起来也是需要过程的,艾灸可以调整为两天或三天一次。过了大半年,再碰见他,他告诉我,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坚持调理,之前的那些症状都没有了,现在是不吃药了,但是还是会偶尔艾灸的,他觉得艾灸对自己很有帮助。
那么,艾灸具体要怎么操作呢?
足三里(双侧)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太白穴(双侧)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操作方法:
取舒适体位并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原则,分别于足三里、太白穴处各灸15~20分钟。左右穴位交替施灸,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帝内经》
视频操作讲解演示
看看我们的教学视频来更直观地了解一下吧: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理上中下三焦,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外台秘要》:“三里养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太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是人体健脾、补脾要穴,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证。艾条温和灸足三里、太白二穴后具有补中益气、补益脾胃的作用。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了:那去买参苓白术散是不是也管用?其实这两种药组成是一样的,只是剂型不同。但是在买的时候要注意,外面的包装上是不是有小孩的图案,外包装上有小孩的,这是给孩子吃的,因为成人和小孩的药量是不同的,有孩子图案的成人吃是不合适的。所以夏风在开头的案例里,推荐的是参苓白术丸。
最后提醒大家,我们今天介绍的方法是适合成人的,如果有小孩子经常流口水,可以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来帮助解决的,大家不要用错了~具体您可以